公务员遴选考试网

中央遴选
您当前位置:公务员考试网 > 公选遴选网 > 地方遴选 > 备考资料 > 公文写作 > 【2022遴选公文写作】开头要出彩 巧用“借景”是妙

【2022遴选公文写作】开头要出彩 巧用“借景”是妙招

2022-03-16 13:29:00 华图遴选考试网 http://gxg.huatu.com/ 作者:wangwenling 来源:未知

遴选考试网微信公众号:htgonglinxuan

2020年公选遴选职位库I 遴选题库

【导读】为方便考生熟悉遴选考试,做好考试准备,华图遴选网为大家整理了遴选笔试内容,愿各位考生及时关注本站动态,早日上岸。

一、“借景”法的含义:

“借景”原本是指山水园林中,利用人、景、物扩大游览者视线范围的构景手法,后通常在写作中,用于抒情表达或提出观点。

二、“借景”法的价值:

“借景”法的运用不拘泥于常规的写作方法,避免了千篇一律式的文章开头和套路化的文章开头,能够达到借景抒情、借景引题的目的,给人耳目一新之感,帮助阅卷人代入情境,理解作者本人所传递的真实情感和洞见。

三、“借景”法思路解析:

(1)明确开头逻辑:借景引入+总结特征+结合总论点分析+提出总论点。

(2)选用景物素材:选用的景物素材应基于文章主题或文章总论点,以便于在分析后,顺势引出总论点。

(3)总结景物特征:该特征可以是分析前列景物素材的共性,也可以是前列景物描写的结果,甚至可以是相互对比,简而言之,逻辑上需与“借景”呼应。

(4)结合论点分析:分析方法可参照原因分析法、影响分析法,分析维度不必求多,关键在于精炼、合理。

(5)提出总论点:在提出总论点时,所运用词句的情感色彩应尽量贴合前文铺设的“景”,保持感情基调一致、语义连贯。

四、“借景”法写作示范:

(1)请以“城乡文明齐头并进”为主题,写一段开头。

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,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,从来都不是对立、竞争关系,而是相互依存、相互补充。城市文明依赖乡村文明提供滋养,乡村文明的幽谷、竹林、山泉和牧笛,赋予城市人以梦中渴求的精神寄托;乡村文明依赖于城市文明提供的资源,城市文明的资金、人力和政策,赋予乡村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。只有当二者齐头并进,相互借鉴,统筹协调,才能跨越城乡发展的鸿沟,破解二元制对立难题,还城市人以渴求的梦想,为乡村发展赋能,现代化的理想生活才近在咫尺。

文段解析:首句开门见山,点明主题,紧接着“借景”,让城乡之“景”构成鲜明对比,进而引出总论点,分析总论点的价值所在。

(2)请以“城市更新”为主题,写一段开头。

元旦节的大雁塔广场,沿街两岸,花灯如昼。漫步其间,古色古香的仿唐建筑鳞次栉比,节日表演令人应接不暇。一到夜间,水汽蒸笼伴随灯光恢弘,沉睡的长安如梦初醒,引来人们赞叹不止。西安市在对城市历史的尊重中,保留了大雁塔原有的古建风貌,结合区域特点深度改造,突出灯光、人流、环境的协调性,复现了早已远去的“大唐盛世”,惊艳了全国目光,走出一条令人瞩目的城市更新之路。可见,城市更新既需因地制宜谋划,又需彰显人文风采,方能建构百姓心中的“理想之城”。

文段解析:开篇“借景”,以“俯瞰”的视角带领阅卷人进入西安“城市更新”后的场景,设身处地体察“城市更新”价值,进而指出西安城市更新成功的原因,提出总论点。

(3)请以“民生改革”为主题,写一段开头。

民生不是空泛的名词,民生也不是政绩的幌子,要问民生是什么?不妨把指针拨回到一百年前,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,浙江嘉兴的南湖上,一叶扁舟载着民生的诉求悠悠启航,跨越了百年时光,才成就了今日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。要在更恢弘的时代浪潮中破风前行,唯有以民生改革为航向,在改革中,知民意、解民难、化民忧,让党和政府与百姓同心,相向而行,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。惟其如此,曾经的悠悠小船方能凌波渡江,至于“彼岸”。而“彼岸”,恰是百姓安居、人民乐业的美丽土地。

文段解析:设问引出“借景”,将“民生”主题与“红船”的意象结合,进而引出总论点,最后将原有之景进一步延展,起到升华点睛的作用。

(编辑:wangwenling)

微信领取资料

以上是【2022遴选公文写作】开头要出彩 巧用“借景”是妙招的所有内容,更多遴选相关信息欢迎访问公选遴选考试网,还有公选遴选职位库遴选题库供广大考生朋友使用。

2025年华图遴选选调备考交流群。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加入,群内免费提供海量遴选考试备考资料及全国各省历年遴选考试真题,并及时更新推送全国各类遴选考试招考信息,第一时间获取招考资讯。

  • 备考图书
更多>>

2021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:笔试教材+历年真题

价格:49元
  • 官方微信

公遴选考试网官方公众号,每日发布全国最新招考信息,免费提供公遴选各类型题海量备考资料和考试干货,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手动搜索htgonglinxuan即刻领取。